近年来,我国的近视人群数量不断增大,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,直至2019年,近视眼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,尤其是学生,近视率高达83%,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。目前国家已经下放了一系列政策来呼吁人们对于近视眼的重视,提倡人们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,极力避免近视问题。
但是我们不难发现,近视问题并没有减弱,虽然家长们已经在控制孩子的视力,但近视仍然难以避免,有很多孩子甚至在幼儿园或者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戴上了眼镜,难道说家长的防控没有效果吗?其实并不是,只是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孩子在发育阶段出现近视的根本原因。
在医院,经常有家长问医生:孩子的视力连0.5都不够,是不是视力不好?应不应该戴眼镜?其实大多数家长对于近视的概念都还停留在视力表的结果上,其实孩子在眼球的发育阶段,视力就不能按那个视力检测表的结果判定。
普通大众认为好视力可能是这样的:视力表看清的字(视标)越小越好。至少1.0以上,1.5,2.0更好。而眼科医生心中的好视力标准不止于此,判断一个人视力好不好,我们还需要和年龄、屈光度、眼位等结合起来综合判断。
医生眼中成人的好视力标准
对于成人而言,正常视力的标准是矫正视力1.0。矫正视力可达到1.0,只要不是高度近视(近视度高于600度,由于眼底萎缩性改变,周边视力/视野可能受到影响),排除其他眼疾,我们都可以说是正常视力。
而眼科医生更关注的是最佳矫正视力,也就是戴上眼镜能看到的最好的视力。
那么,裸眼视力是不是越高越好?需要注意的是:过高的裸眼视力(如1.2、1.5)往往代表远视状态,这样的人群往往容易过早的老花。
医生眼中儿童的好视力标准
对于儿童而言,尚在视力生长发育期,每个阶段的发育指标不一样,那么视力标准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而不同。
0~3岁的低龄儿童处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;
0~12岁的儿童处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;
12岁以下的孩子基本正常发育都应当是短眼轴的远视眼,视觉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中。因而儿童的视力标准异于成人。
3~5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下限为0.5
6~7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下限为0.7
这些判断标准,均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根据孩子的屈光状态(远视度/近视度),眼位等综合判断,排除斜视及弱视等疾病。对儿童眼病而言,越早发现问题,越早治疗越早干预越好。
以上我们通常所说的1.0的视力,都是用小数视力表查到的中心远视力。其实,在眼科的规范检查中,还有近视力,周边视力(视野)等等专业的视力评估指标。
所以,1.5不一定是好视力,0.5也不一定是差视力,这都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结合年龄、屈光度、眼位、眼底等一系列数据,给予综合判断,最终下一个科学专业的结论。
当家长真正认识到孩子近视的本质以后,才能用最科学最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防控近视,孩子的眼球还在发育阶段,就不能因为单独的视力测试就给孩子戴上眼镜,眼镜是从光学角度上促进孩子眼睛对外界光线的处理,也就是从近视基础上,加速了孩子眼轴的生长,这样做孩子的近视只会越来越严重。抑制眼轴的异常生长,能有效的规避许多眼睛方面的问题以及顽疾。